36氪 | 專訪廣聯達總裁袁正剛:“數字建筑”最終的受益者是用戶
預計未來10年,全國65%企業都將實現數字化改革
生活在裝了傳感器的建筑物里,隨時感知并自動調節室內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。有一個自家房子的線上模型“數字家”,哪里需要維修隨時掌握,房子永遠保持最優狀態。
在建筑工地,施工人員穿戴上智能設備,可隨時識別身份、派送和接收任務包、追蹤和分析人員活動軌跡和分布、識別安全風險并智能預警干預。
這些都是“數字建筑”未來應用場景的暢想。
行業普遍認知,“數字建筑”是指利用BIM和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行業戰略,它結合先進的精益建造理論方法,集成人員、流程、數據、技術和業務系統,實現建筑的全過程、全要素、全參與方的數字化、在線化、智能化,從而構建項目、企業和產業的平臺生態新體系。
近日,在建筑業數字變革與創新發展高端學術交流會上,廣聯達總裁袁正剛表示,“數字建筑”是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,讓每一個工程項目成功。通過新設計、新建造、新運維的“三新“驅動產業變革與創新發展,可以讓建筑產業提升到工業級精細化水平,規?;貪M足個性化需求,交付達到工業級品質的健康建筑產品。
預計未來10年,全國65%企業都將實現數字化改革。對建筑業來說,希望到2025年,每個工程項目都能在滿足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,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%,建筑成本降低1/3,進度加快50%,質量零缺陷,安全零事故。
目前,在數字建筑領域,廣聯達扮演著開拓者的角色,其合作的客戶涵蓋房企、政府、供應商等,萬達、萬科、保利等大型房企都是它的客戶。
但數字建筑還并未普及,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依然任重道遠。
未來,如何規?;ㄔ靷€性化建筑產品?如何讓每一棟樓達到工業級品質?如何讓居住環境綠色、健康、隨心?數字建筑的“三新”是什么?廣聯達又將如何規劃在數字建筑的發展呢?所有這些問題,袁正剛給出了他的答案。
Q:“數字建筑”對建筑業的影響,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?
袁正剛:數字建筑是建筑產業全生命周期、全價值鏈的滲透與融合,主要可以從三大角度來深入理解。其一,全過程、全要素、全參與方的數字化?!皵底纸ㄖ奔闪巳藛T、流程、數據、技術和業務系統,管理建筑物從規劃、設計開始到施工、運維的全生命周期。
其二,數字化、在線化、智能化。這也是數字建筑的三大典型特征。其中數字化是基礎、在線化是關鍵、智能化是目標。
其三,新設計、新建造、新運維。試想一下,未來通過全數字化樣品設計實現個性化最優方案,通過工業化建造提高效率精益求精,通過智慧化運維提升建筑品質低碳宜居,將推動建筑業提升至現代工業化水平。
Q:怎么理解建筑領域的“新設計、新建造、新運維”,其“新”體現在哪里?
袁正剛:新設計,即全數字化樣品階段。在實體項目建設開工之前,集成項目各參與方與生產要素,進行全數字化打樣,消費者只要提前通過VR、AR等交互式體驗,定制出想要的戶型、家居風格和擺設等產品模型,開發商就可以基于“全數字化樣品”做規?;ㄖ?,按需建模、一戶一房。此外,這種全參與方基于同一平臺全過程虛擬交付的數字化打樣,也同步解決了協同設計這一建筑領域難題,更在最優設計方案的基礎上,形成了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明確的商務方案,是工業化建造的保障。
新建造,即工業化建造。基于軟件和數據形成建筑全產業鏈的“數字化生產線”,將工廠生產與施工現場實時連接并智能交互,實現工廠和現場一體化以及全產業鏈的協同,使圖紙細化到作業指導書,任務排程最小到工序,工序工法標準化,最終將建造過程提升到工業級精細化水平,達成浪費最小化、價值最大化。
新運維,即智慧化運維。通過以虛控實的虛體建筑和實體建筑,實時感知建筑運行狀態,并借助大數據驅動下的人工智能,把建筑升級為可感知、可分析、自動控制乃至自適應的智慧化系統和生命體,實現運維過程的自我優化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維修,并能提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舒適健康服務。當智慧化運維成為現實,建筑空間甚至可以和單車一樣實現共享,如會議室、辦公設備、停車位等,將閑置資源充分利用,并連接起社會生態。
Q:數字建筑在發展過程中,怎么去說服開發商,能為開發商解決什么樣的問題?對開發商的意義是?
袁正剛:最大的受益公司一定會是開發商,最終的受益者是使用者。開發商更容易銷售或者出租這樣的房子,比以前節省三分之一的成本,比如裝修時間縮短,不浪費材料,也能更好滿足個性化的深層次的需求,更重要的是安全。例如在施工時用智能安全帽,可以知道每個工人的位置,危險及時預警。
Q:聽起來數字建筑對行業的利好非常明顯,但現在大數據、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的應用非常多,在建筑領域還是比較落后,這是什么原因呢?
袁正剛:第一是分開的管理方式,比如設計、建造分開,造成系統性全方位思考的缺失。但另一方面來看也在發生改變,PPP模式就將設計、施工總承包結合起來。
第二是人的意識要變革,需要引進更多優秀的人才。
第三則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。因為數字化技術在建筑行業應用太少,或者用了之后沒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放棄使用,但實際上并不是簡單的技術應用,相應的,人的能力、管理模式要跟上,現在行業正好處于發展過程中比較痛苦的階段,但是這個痛苦階段一過,再堅持不斷的去實踐,效果一定很好。
Q:廣聯達在建筑領域已有二十年時間,未來十年,公司準備干什么,具體規劃什么?
袁正剛:未來十年要成為數字建筑平臺,這個平臺不止是軟件平臺,而是服務于行業的平臺,服務對象包括甲方,房地產開發商,總包施工企業,材料供應商,政府等等。因為平臺體系較大,我們會分階段性和合作伙伴一起做,成為開放平臺。
為了做成數字建筑平臺,將從三個方面著手。
第一,實現智慧工地的數據采集。目前正在做的智慧工地平臺和智能安全帽、物資驗收、勞務實名制管理、質量安全巡檢、視頻監控等產品,可以全程掌控工地的關鍵數據,對于崗位效率提升和管理精細化都會有好處。
第二,用BIM技術來實現整個項目的管理,包括現場的生產管理、技術管理、商務管理等。目前北京的行政副中心、首都新機場這些工程都在用廣聯達的BIM系列產品。
第三,數字企業。各項目很多重要的決策是在企業層面,無論是管單個項目,還是管多個項目,以前企業做信息化系統,涉及數據需要每個項目填報,但這些填報的數據不準確不及時,現在有了智慧工地BIM系統,企業可以隨時得到準確的數據。
在做數字化平臺的同時,廣聯達還將繼續全球化,目前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印度等地都已經成立了辦公室/辦事機構,在越南、英國、意大利、俄羅斯、土耳其、丹麥、德國等地也有一些合作伙伴。在美國已經建立了研究機構。